透明,是回應信任最好的方式
我是家翔,這是我接任「台灣婦幼愛心協會」理事長後首次發布的年度募款文案。
坦白說,2023 年接任時,我原本抱著「掛名幫忙」的心態。直到 5 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緊急手術,讓我不得不辭職養病。出院後休養的期間,我看著創辦人 Rich 多年來的付出,看著每年來自親友、同事、企業匯聚的善款,我開始思索:自己是否能真正貢獻一份力量?
但在逐步了解協會運作的過程中,我才體會到經營協會的艱辛。面對繁雜的事務,老實說,當時我真的一度想說:「是不是算了?」
所幸轉機出現了。Rich 建議我參與「台灣一起夢想公益協會」的交流活動。在那裡,我深受震撼——原來我們每年約 150~200 萬的募款金額,對大型機構來說或許不大,但其實已經超越了許多苦撐的微型社福團體。
這份衝擊,讓我決定不再只是掛名。這兩年的摸索與學習,讓我找到了協會最珍貴的定位。
**我們是誰?一群平凡上班族的「補位」哲學**
我們很誠實,我們是一群上班族,沒有龐大的人力篩選個案。
但也正因如此,「社福生態圈的協力夥伴」是我們最好的位置。我們透過與大型機構(如家扶、世界展望會)合作,或是支援那些專注服務、但資源匱乏的微型單位(如課輔班、聾啞協會、偏鄉學校),將資源輸送到較難以顧及的縫隙。
**關於年菜:一桌團圓飯,修復的是「家」的關係**
在台灣,團圓飯是家的象徵。在拜訪合作單位的過程中,我看見了這份年菜引發的真實漣漪:
連結情感:新住民家庭收到年菜,激動地與家鄉親人視訊,分享這份在異鄉的溫暖。
跨越障礙:社工揹著我們的年菜與卡式爐,走進隔代教養家庭,陪著行動不便的阿公阿嬤與孩子現場烹煮。
召喚團圓:更有在外打拼的家人,因為這份年菜,特地回家團聚。
我們鎖定那些容易被遺忘的角落,確保每年的 800 至 1000 份年菜,都能送到最需要的人桌上。
**關於獎助學金:看見成績單以外的光芒**
我們每年提撥 15 萬元,將評選標準從「成績」轉向「多元發展」。即便孩子的分數不完美,但只要有特殊天賦與努力,我們都想告訴他:「我們看見你了。」
**我們的規畫與目標**
年菜活動:募集 800~1,000 份
獎助學金:提撥 15 萬元
**年度總目標:200 萬元**
我深信,「透明,是回應信任最好的方式」。
從一場大病後的覺醒,到現在堅定地站在這裡,邀請您繼續與我們同行。
這是一條即使走得慢、也要走得穩的路。
邀請您成為我們的後盾,讓每一份資源,都能精準地流向需要的地方。
---
**【支持我們,成為弱勢家庭的後盾】**

